引言:一道焊缝改变的人生轨迹
2010年,重庆农民卢跃富每天焊接3万多个钢点,“下班后连筷子都拿不稳”5。15年后,他成为全国政协委员,手握40余项喷粉技术创新,为海尔年省300万元——这是重庆喷粉涂装设备领域技术工人的缩影。
一、技术革新:小挂具撬动大效益
在卢跃富劳模创新工作室,一个名为“喷粉箱体挂具”的装置引发关注。通过重力自动脱钩设计,该挂具减少脱漆长度,年节约脱漆费用36.9万元6。
核心成果:
二、人才培育:30名技师的“黄埔军校”
卢跃富建立“1+2+N”培养机制,累计带出30余名技术骨干,包括1名首席技师、4名高级技师。其工作室成为重庆喷粉涂装设备操作规范培训基地6。
“新时代产业工人必须掌握创新能力,”他在2024年全国两会提案中呼吁,“需建立薪酬激励与系统培训双轨机制。”该建议获人社部响应,推动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基地建设6。
三、行业困境与破局
尽管技术不断进步,产业工人权益保障仍存短板。2025年卢跃富提交《落实产业工人带薪年休假提案》,直击痛点:
维权意识薄弱:工人为保底工资放弃休假;
岗位不可替代性:关键生产岗无人轮替6。
“让工人在创造价值中实现自我价值,”他强调,“这才是智能制造的根基。”
结语:技术与人本的双向奔赴
从农民工到政协委员,卢跃富的蜕变印证了重庆喷粉涂装设备产业的升级之路——当技术先锋与政策红利形成合力,传统制造业正焕发新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