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 年 4 月重庆某汽车底盘制造企业完成电泳线智能化改造,引入 PLC 程序优化与物联网监测技术,单位车架能耗从 12kWh 降至 10.5kWh,年节约电费超 200 万元。改造核心是对关键设备数字化赋能,循环泵系统开发自动变频控制程序、动态调整泵速,烘干环节设计烘干炉与 RTO 互锁逻辑,天然气消耗量从每小时 80m³ 降至 72m³,年减排二氧化碳约 1200 吨。引入 AI 能耗分析平台建立能耗预测模型,改造后电泳线综合能效比提升 12%,单位车架生产成本降低 9%。智能化改造提升产品质量稳定性,车架膜厚均匀性标准差降低,一次交检合格率提升,槽液油污含量降低,年减少危废产生量 15 吨。该方案被纳入《工业领域能效提升典型案例汇编》并计划在全市推广,若西南地区 80% 电泳线实施类似改造每年可减碳超 10 万吨。重庆将推动 “重庆电泳设备” 向智慧化、低碳化升级支撑 “双碳” 目标
2025 年 4 月,重庆某汽车底盘制造企业完成电泳线智能化改造,通过引入 PLC 程序优化与物联网监测技术,使单位车架的能耗从 12kWh 降至 10.5kWh,年节约电费超 200 万元。这一案例标志着 “重庆电泳涂装设备” 在传统制造业升级中发挥关键作用,为成渝双城经济圈的绿色制造提供了示范样本。
本次改造的核心在于对电泳线的关键设备进行数字化赋能。首先,针对循环泵系统,技术团队开发了自动变频控制程序,在非生产时段将电机频率从 50Hz 降至 25Hz,使槽液循环能耗降低 50%。同时,通过压力传感器与流量传感器的实时数据反馈,系统可动态调整泵速,确保槽液搅拌强度与车架通过速度精准匹配,避免因过度搅拌导致的电能浪费。
在烘干环节,改造团队创新性地设计了烘干炉与 RTO(蓄热式焚烧炉)的互锁逻辑。当烘干炉温度达到设定值时,RTO 自动启动并回收余热;当生产暂停时,RTO 可在 10 分钟内切换至待机模式,减少空燃时间 0.5 小时 / 天。经测算,该设计使天然气消耗量从每小时 80m³ 降至 72m³,年减排二氧化碳约 1200 吨。
值得关注的是,改造过程中引入的 AI 能耗分析平台,通过采集电泳线 18 个关键节点的数据,建立了能耗预测模型。例如,系统可根据当日生产计划与环境温度,提前调整电泳槽液加热功率,使升温时间缩短 15%。据平台数据显示,改造后电泳线的综合能效比提升 12%,单位车架的生产成本降低 9%。
“智能化改造不仅带来经济效益,更提升了产品质量稳定性。” 该企业技术负责人介绍,改造后车架的膜厚均匀性标准差从 ±3μm 降至 ±1.5μm,一次交检合格率从 92% 提升至 97.3%。此外,通过与重庆宏义涂装设备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的在线除油装置,槽液的油污含量从 80ppm 降至 30ppm 以下,延长了涂料更换周期,年减少危废产生量 15 吨。
目前,该改造方案已被重庆市经信委纳入《工业领域能效提升典型案例汇编》,并计划在全市汽车零部件企业中推广。据行业测算,若西南地区 80% 的电泳线实施类似改造,每年可减少碳排放超 10 万吨,相当于种植 550 万棵冷杉。下一步,重庆将依托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政策优势,推动 “重庆电泳设备” 向智慧化、低碳化方向迭代升级,为实现 “双碳” 目标提供坚实支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