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为全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重镇,重庆新能源汽车产量连续四年保持 25% 以上增长,而电池包支架、底盘构件、电机外壳等核心零部件的防腐性能与绝缘安全性,直接关系整车使用寿命与行驶安全。近期,针对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材质多样、工况严苛的特点,重庆电泳涂装设备通过多轮技术迭代实现关键突破,在本地多家零部件生产基地规模化应用,有效解决传统电泳设备 “涂层附着力弱、深腔漏涂、VOCs 排放高” 等行业痛点,为重庆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核心工艺支撑。
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因涉及高压系统与户外工况,对电泳涂层的耐盐雾性、绝缘性、抗冲击性要求远高于传统燃油车。“重庆电泳涂装设备通过优化槽液配方与电场控制技术,形成了三大核心优势。” 重庆市汽车工程学会涂装技术专业委员会专家介绍,其一,采用低温电泳固化工艺,将固化温度从传统的 180℃降至 120℃,完美适配铝合金、碳纤维复合材料等热敏性基材,避免高温导致的零部件形变,同时能耗降低 33%;其二,创新 “多段式电场分布” 设计,泳透率提升至 96% 以上,即使复杂结构件的深腔、夹缝部位(如电池包支架螺栓孔)也能形成均匀涂层,涂层厚度误差控制在 ±2μm 内,彻底解决传统设备 “漏涂” 难题;其三,研发无铅无铬钝化技术,涂层耐盐雾性能从行业标准的 720 小时提升至 1200 小时,绝缘电阻值达 10¹²Ω,满足新能源汽车高压系统绝缘要求。
在重庆某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园,记者实地探访发现,由重庆电泳涂装设备组成的自动化生产线正高效运转。在电池包支架电泳工段,工件经前处理、电泳、固化等工序后,表面形成一层均匀的灰色涂层,工作人员用划格法检测涂层附着力,结果显示 “无任何脱落现象”;AI 视觉检测系统实时扫描涂层表面,可精准识别 0.01mm 级别的微小瑕疵,检测效率较人工提升 8 倍。“采用重庆电泳涂装设备后,我们的零部件防腐合格率从 88% 提升至 99.9%,售后因防腐问题的返修率下降 92%,单批次生产周期缩短 15 小时。” 产业园技术负责人表示,该设备还实现了槽液循环利用率达 95%,较传统设备减少 60% 废水排放,年节约水资源超 2 万吨。
除技术性能优势外,重庆电泳涂装设备的本土化服务特性显著提升产业配套效率。针对重庆新能源汽车企业 “多车型、小批量” 的生产特点,设备可实现 1.5 小时内完成涂层颜色与厚度参数切换,较进口设备的 8 小时切换周期大幅缩短;设备维护团队响应时间控制在 3 小时内,较外地设备的 24 小时响应效率提升 7 倍。目前,重庆已有超 80 家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企业采用重庆电泳涂装设备,覆盖电池包、底盘、电机三大核心系统的关键部件。
重庆市经信委装备工业处负责人指出,重庆电泳涂装设备的技术突破与推广应用,不仅填补了西南地区高端汽车电泳涂装装备的产业空白,更推动重庆形成 “零部件研发 - 电泳工艺 - 整车制造” 的本土化产业链闭环。下一步,将联合重庆大学、重庆理工大学组建 “新能源汽车电泳技术创新联盟”,重点攻关 “超薄绝缘涂层”“智能故障预警” 等前沿技术,助力重庆建设全国新能源汽车核心产业高地。